教育的根在哪里
前言:一個負責任的家長,不僅要做好孩子“第一任老師”的工作,還要準備做好孩子的“終身老師”的工作。 沒有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教育。有些家長早早就把孩子送進早教機構,希望能“贏在起跑線上”,他們將孩子送進最著名的學校,為孩子請最好的家教,承包下一切家務甚至包括幫孩子清理書包,希望為孩子創(chuàng)造最好的讀書環(huán)境……可是事情常常事與愿違,再好的學校再優(yōu)秀的老師也不如父母的家庭教育更重要。因為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,你們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你們的言傳身教就是孩子的人生課堂。 教育的根到底在哪里?——家。一提起教育,我們都自然地想到了學校,小學,中學,大學。其實,孩子從呱呱墜地起,就欣喜地來到了他們的學校,那就是他們幸福的家,我們父母就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。所以,我們要把孩子教育的大廈建牢,就要打好教育的地基,扎好教育的根,那么我們追問——教育的根到底在哪里?其實,教育的根不在學校,也不在社會輔導機構,教育的根就是家。 教育的根到底在哪里?——家。當我們感慨“生一個孩子容易,但養(yǎng)一個孩子很難”時,我們已經(jīng)意識到了:養(yǎng)育孩子的另一副重擔——家庭教育。孩子成長的第一次區(qū)分就是從“家”開始,要不,為什么都是上帝賜予的小天使,為何有的孩子各個方面都出類拔萃,而有的孩子卻一切平平?其實,作為父母要把“家”看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原動力,要從家庭生活的點滴細節(jié)中發(fā)掘孩子的天賦,并適時引導,這才是成就孩子的教育之道。 成就孩子的教育之道是什么?——家。家是培育孩子成長的土壤。有個智慧的人培養(yǎng)孩子的三句話是:第一句話:“孩子,爸媽沒本事,你要靠自己了?!辈话k,把責任還給孩子,讓孩子擁有了責任心。第二句話:“孩子,做事先做人,一定不能做傷害別人的事情。”講德行,告訴孩子做人的標準。第三句話:“孩子,撒開手闖吧,實在不行,回家來還有口飯吃?!睙o私的愛,無盡的愛!而同樣的問題,卻有人所說的三句話就截然不同:第一句話:“寶貝,你好好學習就行了,其他的事情爸爸媽媽幫你搞定!”剝奪了孩子負責任的權利,培養(yǎng)出了沒有責任心的孩子。第二句話:“寶貝,出去不能吃虧,別人打你一定要還手!”基本的做人準則都沒有教對,可能培養(yǎng)出“缺德”的孩子。第三句話:“我告訴你,你要是再不好好學習,長大沒飯吃別來找我!”有條件的愛,根本不是真愛。 成就孩子的教育之道是什么?——家。家長是一種職業(yè)。教育的根是從家延伸出來的,而家的經(jīng)營關鍵在家長。一直在思忖把“家長”這種身份和責任用一個什么名詞來形象而準確地描繪一番,不經(jīng)意看到一個網(wǎng)友的個性簽名——家長是一種職業(yè),我的眼睛一亮,正說到我的心坎上。能把“家長”這個光榮而沉重的頭銜頂起,何不需要像對待一種職業(yè)一樣敬畏和擔當?“溫暖、和諧,親密”這些字眼,是孩子成長中最寶貴的“養(yǎng)分”;父母恩愛相處,同擔責任,教育步調一致,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環(huán)境;如果這樣,我想就再也沒有“事業(yè)成功,家庭失敗”的說法了,至少會少些。 教育的根到底在哪里?——家。父母要做孩子的終身老師,人們常說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;我要說,父母要做孩子的終身老師。西方有一個富有哲理的故事頗給人啟發(fā),說的是一個“兒子眼中的父親”: 7歲:“爸爸真了不起,什么都懂! 14歲:“好像有時候說得也不對……” 20歲:“爸爸有些落伍了,他的理論和時代格格不入?!? 25歲:“‘老頭子’一無所知,陳腐不堪?!? 35歲:“如果爸爸當年像我這樣老練,他今天肯定是個百萬富翁了……” 45歲:“我不知道是否要和‘老頭’商量商量,或許他能幫我出出主意……” 55歲:“真可惜,爸爸去世了。說實在話,他的看法相當高明!” 60歲:“可憐的爸爸!您簡直是位無所不知的學者!遺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!” 生活是一本耐讀的書。當孩子們到中年,或步入晚年時,才會更多地想起雙親,感念父母對自己人生影響,以至于在自覺或不自覺中,模仿著當年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。所列這些想說明什么?我想說的是,一個負責任的家長,不僅要做好孩子“第一任老師”的工作,還要準備做好孩子的“終身老師”的工作。
撰文:于曉雄 夏選沫
圖片: 無
審核:丁勁松 胡平
上傳:夏選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