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質的高低,最后的界限是在這里
正確的財富觀,也就是一個素質好的人對金錢的態(tài)度應該是什么樣的,素質好的人和素質差的人的差別在哪里,主要有以下幾點。(正確的財富觀的上半部分可點擊鏈接圖片 真正快樂的人都能做到這一點)在富裕以后,你的錢足以讓你過奢侈的生活了,你仍要樂于過相對簡樸的生活。
一個人在沒錢的時候過簡樸的生活是迫不得已的,但是你有了錢以后仍然過比較簡樸的生活,我覺得這是很高的境界,體現(xiàn)了很高的素質。我發(fā)現(xiàn),一個精神素質高的人,他有兩個特點。一方面,很少的物質就能讓他滿足了,他的需求不多,物質生活過得去就行了。另一方面呢,再多的物質也不能讓他滿足,他過上奢華的生活就心滿意足了?不是的。物質滿足不了他的什么?當然是精神上的需要,那才是他的最重要的需要。
在很大程度上,物質生活的簡樸本身就是一種精神上的要求,因為奢華的物質生活是很牽扯人的精力的,物質在提供享受的同時也強求服務,復雜是一種限制,簡單才能自由。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,他一輩子很窮的,他也不想富裕。他講課從來不收費,其實他名氣很大,口才極好,如果上百家講壇,鐵定第一叫座,發(fā)財是沒有問題的。和他同時代的智者是一些講座專業(yè)戶,開價很高,和今天號稱名師的講座專業(yè)戶們有得一拼。蘇格拉底講課也不像今天這樣在課堂或者禮堂里,而是在街頭閑逛,一幫年輕人就跟隨著他,聽他聊天,和他互動。有一回,他帶著一幫學生就這樣在雅典街頭逛了一圈,街上有很多商鋪,在賣各種商品嘛,他就感慨地說:我才發(fā)現(xiàn)世界上有這么多我不需要的東西。他說了一句名言:一無所需最像神。一個人對物質的需求越少,就越接近于神,為什么?因為神是自足的,完完全全是精神性的存在,不需要物質。當然,人不是神,人有一個身體,離不開物質,但人也有精神性,精神性是人身上的神性,是人性中最高貴的部分,對物質的依賴越少,這個神性的部分就越能發(fā)揚光大。
一個人在物質條件許可的情形下,生活過得舒適一些,住別墅,開好車,甚至有的人喜歡名牌的生活用品,這無可非議。我認為最關鍵的是你的心態(tài),第一你是不是把心思都放在這上面了,你還有沒有更高的追求,第二你是不是為此沾沾自喜,覺得你靠這些東西就高人一等了。對于財富也要有平常心,擺闊、炫富是庸俗的低級趣味。
比較起來,我還是更欣賞那種生活相對簡樸的富人,不是吝嗇,他對朋友、對慈善很慷慨,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沒有那些臭講究。這的確是素質的證明,說明他的心思沒有用在物質生活上,因為他有更高更好的享受,不屑于花工夫在物質上。一個人在巨富之后仍然簡樸,這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靈魂的高貴,能夠從精神生活中獲得更大的快樂。
我看到一個報道,宜家的老板坎普拉德,好像是全球第四富豪,據(jù)說他生活就很簡樸,他那部車已經(jīng)開了十五年,人家勸他換車,他說才開了十五年,還很新啊,一般坐飛機都是經(jīng)濟艙,不坐公務艙、頭等艙。是不是做秀?可能有這個成分,但是我覺得即使做秀也是好的,說明他認為簡樸是光榮的,所以才在這方面做秀。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的不同,人家很看重公眾人物的簡樸的社會形象,在我們這里,卻是奢華、擺闊才是榮耀。
素質的高低,貪與不貪,最后的界限是在這里。能否用正當手段獲取財富,對財富能否抱超脫的態(tài)度,富裕后能否保持簡樸,根源就在于能否擺正財富在人生中的位置,是把財富當手段還是目的。素質低的人,貪婪的人,他是把財富本身以及財富所帶來的奢侈生活當成了人生的主要目的,甚至當成了唯一的目標。這樣的人其實是最糊涂也最可悲的,一輩子在為錢打工,從來沒有品嘗過人生那些最美好的享受。
撰文:于曉雄 夏選沫
圖片:無
審核:胡平
上傳:夏選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