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知識點】
考查點:1.積累古代詩歌常見意象的內(nèi)涵,重點分析詩中所用意象的內(nèi)涵和作用。2.能夠體會詩歌意境,初步分析意境特點。
【高考考向】
考查類型
【高考真題】
【真題鏈接】
2022 年全國甲卷
閱讀下面兩首宋詩,完成下面小題。
畫眉鳥 歐陽修
百囀千聲隨意移,山花紅紫樹高低。
始知鎖向金籠聽,不及林間自在啼。
畫眉禽 文同
盡日閑窗生好風,一聲初聽下高籠。
公庭事簡人皆散,如在千巖萬壑中。
14.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( )
A.歐詩和文詩題目大體相同,都是以畫眉鳥作為直接描寫對象的詠物詩。
B.歐詩所寫的畫眉鳥在花木間自由飛行,文詩中的畫眉鳥則在籠中飼養(yǎng)。
C.歐詩認為鳥籠內(nèi)外的畫眉鳥,其鳴叫聲有差別,而文詩對此并未涉及。
D.歐詩中的“林間”與文詩中的“千巖萬壑”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。
15.這兩首詩中,畫眉鳥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。請簡要分析。
【答案】14. C 15. ①歐詩托物言志,通過對比畫眉鳥在不同的環(huán)境中的叫聲,將畫眉鳥作為寄托情懷的對象,抒發(fā)的是詩人歸隱山林、掙脫羈絆、向往自由的感情。②文詩對畫眉進行側(cè)面描寫,通過對比“公庭事簡人皆散”前后對畫眉鳥鳴聲的聽覺感受,襯托出了詩人高潔出塵、閑散淡泊、襟韻灑落的人物形象。
【14題詳解】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,理解詩歌內(nèi)容的能力。
C.“而文詩對此并未涉及”說法錯誤。文詩中先說籠中的畫眉鳥在窗邊清風中鳴叫,初聽之時,聲音還是來自“高籠”之中;但等到詩人了卻簡單的公事,眾人散盡之后,衙署清幽安靜,此時再聽畫眉鳥的鳴聲,則如同置身于“千巖萬壑中”一般。因此,文詩也認為畫眉鳥在“高籠”中與在山林之間的鳴聲是有差別的,對此有所涉及。 故選C。
【15題詳解】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事物形象的能力。
歐詩以畫眉鳥為直接描寫對象,托物言志,寫詩人聽見畫眉鳥在山林繁花之間千啼百囀,才知道籠中畫眉的叫聲,遠比不上它在山間的自由歌唱那么悅耳動聽。在本詩中,詩人對畫眉鳥進行正面描寫,通過對比畫眉鳥在“山花紅紫樹高低”和“鎖向金籠”兩種截然不同的環(huán)境中的叫聲,將畫眉鳥作為寄托情懷的對象,抒發(fā)的是詩人歸隱山林、掙脫羈絆、向往自由的感情。
文詩雖以畫眉為題,但并未具體地描寫畫眉鳥的形象和叫聲,而是進行側(cè)面描寫,重點渲染了“公庭事簡人皆散”之后,初聽上去仍在“高籠”中的畫眉鳴聲此時聽起來卻如同置身于“千巖萬壑中”,悠遠空曠,清幽寂靜。本詩通過對比“公庭事簡人皆散”前后對畫眉鳥鳴聲的聽覺感受,襯托出了詩人高潔出塵、閑散淡泊、襟韻灑落的人物形象。
2022 年全國乙卷
閱讀下面這首唐詩,完成下面小題。
白下驛餞唐少府
王勃
下驛窮交日,昌亭旅食年。
相知何用早?懷抱即依然。
浦樓低晚照,鄉(xiāng)路隔風煙。
去去如何道?長安在日邊。
14.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( )
A. 這首詩系餞行之作,送別的對象為唐少府,是詩人早年的知心好友。
B. 詩人與唐少府都曾有過潦倒不得志的經(jīng)歷,這也是他們友誼的基礎。
C. 頸聯(lián)中的“低”“隔”,使得餞別場景的描寫有了高低遠近的層次感。
D. 頷聯(lián)和尾聯(lián)中的問句,使語氣起伏,也增添了詩作的豪邁昂揚氣概。
15. 本詩與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都是王勃的送別之作,但詩人排遣離愁的方法有所不同。請結(jié)合內(nèi)容簡要分析。
【答案】14. A 15. ①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通過直抒胸臆的方法來排遣離愁。“海內(nèi)”兩句直接表現(xiàn)了詩人廣闊的襟懷,而“無為在歧路”的“無為”既是對朋友的叮嚀,也是自己排遣離愁的情懷吐露,表現(xiàn)出詩人志向高遠,樂觀豁達的特點。②本詩通過借景抒情,虛實結(jié)合的方法來排遣離愁。頸聯(lián)的“浦樓”兩句實寫?zhàn)T別時凄清的場景,夕陽西下,余暉照水邊酒樓,一路風煙;尾聯(lián)的“去去”兩句虛寫友人要去的地方在日邊,表達了對友人離去的不舍和擔憂之情。
【14題詳解】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。
A.“唐少府,是詩人早年的知心好友”錯誤,頷聯(lián)“相知何用早?懷抱即依然”的大意是互相了解哪里需要時間早?只要心意是一樣的,便不需要在乎認識時間的早或晚。言外之意是兩人認識時間不長,所以唐少府并非是詩人早年的知心好友。故選A。
【15題詳解】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與比較詩歌內(nèi)容的能力。
古詩詞的抒情方法: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。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,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等表明愛憎態(tài)度。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、借物抒情、借古抒情和情景交融。
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中頸聯(lián)“海內(nèi)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”的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內(nèi),就是遠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。此句寫出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,是永恒的、無所不在的,所抒發(fā)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;尾聯(lián)“無為在歧路,兒女共沾巾”大意為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,像青年男女那樣悲傷得淚濕衣襟?!盁o為”既是對朋友的叮嚀,也是自己排遣離愁的情懷吐露,表現(xiàn)出詩人志向高遠,樂觀豁達的特點。這是屬于直接抒情;
《白下驛餞唐少府》中頸聯(lián)“浦樓低晚照,鄉(xiāng)路隔風煙”的大意是落日余暉籠罩著水邊酒樓,鄉(xiāng)村的道路上風吹煙飄。此句實寫了詩人與友人的餞別場景,借凄清之景抒發(fā)對友人的不舍之情;尾聯(lián)“去去如何道?長安在日邊”的大意是走哪條路離開呢?長安就在太陽邊上。此句是詩人想象與友人分別后的情景,寫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是長安,路程就像到天邊那么遠,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此行的擔憂之情。
【基礎必備】
(一)分析意象內(nèi)涵要注意以下幾點:
1.找出描寫意象的動詞、形容詞。動詞要從動態(tài)感、形象感、包孕性上去體味。形容詞要抓住形容描摹的聲、形、色、味等體味。
2.抓住“意”“象”契合點,由外在特征入手,挖掘其內(nèi)在品質(zhì)及獨有情味。
3.注意其共性與個性。
意象的形成,是歷史文化積淀的產(chǎn)物,受到民族文化與民族心理的規(guī)定與制約,具有一定的約定俗成性,即意象的共性。如“柳”寓“惜別懷遠”之意。
在把握意象的時候,既要了解意象的共性,又要喚醒個人的生活底蘊、人生閱歷,深入分析詩歌意境,以便了解意象在詩歌中的寓意,即意象的個性。如賀知章《詠柳》中的“柳”就是一種個性,它表現(xiàn)的不是“惜別懷遠”,而是爛漫的春光。
分析意象作用要注意以下角度:①渲染氣氛,奠定基調(diào),營造意境;②創(chuàng)設情境,提供背景;③襯托人物,鋪墊蓄勢;④表情達意,感發(fā)興寄;⑤結(jié)構上的線索作用。
(二)古詩常見六種意境
(1)豪放類:雄渾開闊、雄奇瑰麗、浩瀚遼闊、廣袤高遠、曠達灑脫。
(2)清幽類:清新明麗、寧靜恬淡、淡雅閑適、和諧靜謐、恬靜優(yōu)美。
(3)華美類:富麗堂皇、華美絢麗、華妙艷麗、瑰麗神奇、色彩斑斕。
(4)傷感類:凄清冷寂、孤寂冷清、哀怨低沉、凄慘蕭條、蒼涼悲壯。
(5)婉約類:纏綿悱惻、哀婉動人、委婉含蓄、蘊藉風流、朦朧縹緲。
(6)超脫類:超脫世俗、遠離塵囂、高雅脫俗、超凡脫塵、風致雅潔。
【難點解疑】
鑒于意境的復雜性,高考很少直接涉及意境,大多以考畫面、氛圍等間接形式出現(xiàn)。答這類題的基本方法是:
1.關注畫面、景象構成。畫面構成主體是意象,其構成要素為時、地、人、景及其特征;意象要從形、色、聲、味四個角度去觀察,然后判斷基調(diào),如冷暖、喜悅、悲涼、清新、明麗、灰暗等;再具體說明意境的具體構成。
2.概括氛圍特點。意境類型較多,常見的類型有孤寂冷清、恬靜優(yōu)美、雄渾壯闊、蕭瑟凄涼、生機勃勃、富麗堂皇、肅殺荒寒、瑰麗宕壯、虛幻縹緲、凄寒蕭條、繁華熱鬧、幽靜朦朧等。在判定意境類型特點時,要特別注意使用這些術語。
3.注意特殊關注點。概括時注意特殊時節(jié)、地點。表述時一般要說出景物組成(描述畫面)、畫面特點(意境特點或類型)、畫面名稱三個要素,個別情況還可以分析蘊含的思想感情等。
【鞏固遷移練習】
(一)閱讀下面這首唐詩,完成后面題目。
贈別鄭煉赴襄陽
杜 甫
戎馬交馳際,柴門老病身。
把君詩過日①,念此別驚神。
地闊峨眉晚,天高峴首春②。
為于耆舊內(nèi)③,試覓姓龐人④。
注 ①把:握,執(zhí)。②峴首山,在襄陽。③耆舊:年高望重的人。④姓龐人:龐德公,漢末襄陽高士。
1.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( )
A.詩的首聯(lián)簡單交代了兵荒馬亂的時代背景和詩人年老多病的艱難境況。
B.雖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詩篇陪伴,但面對離別,詩人還是感到心驚神傷。
C.詩人請鄭煉在襄陽尋訪龐德公那樣的高士,表達了對先賢的仰慕之意。
D.全詩情感表達含蓄蘊藉,格律謹嚴,比較典型地體現(xiàn)了杜甫詩的風格。
答案 B
解析 此詩是杜甫贈別友人鄭煉之作,不僅表達了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,也表達了對先賢的敬仰之情。B項“把君詩過日,念此別驚神”意思是“手拿著您的詩篇拜讀以度時日,想到此次分別深感不安和震驚”?!半m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詩篇陪伴”分析錯誤,不是“日后陪伴”而是“現(xiàn)在正在拜讀”。
2.詩的頸聯(lián)寫到峨眉、峴首兩座山,對表達離情有何作用?請簡要分析。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答案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,峴首山位于襄陽,二者相距遙遠;②以兩山相距之遠代指自己與朋友的遠離,不舍之情見于言外。
解析 頸聯(lián)承“念此別”說從此別后,我在峨眉,君在峴首,地闊天高,何時會面。鄭煉赴襄陽,而杜甫在蜀地,詩人看似在寫兩地之山,實則是表示兩人分隔異地。同時通過寫兩座山的不同之景,互文見義寫出相隔之遠,突出牽掛之深,不舍之情見于言外。
(二)閱讀下面這首宋詩,完成后面題目。
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(節(jié)選)
陸 游
胸中磊落藏五兵,欲試無路空崢嶸。
酒為旗鼓筆刀槊,勢從天落銀河傾。
端溪石池濃作墨,燭光相射飛縱橫。
須臾收卷復把酒,如見萬里煙塵清。
3.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( )
A.這首詩寫詩人觀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書作品,并回顧它的創(chuàng)作過程。
B.詩人馳騁疆場殺敵報國的志向無法實現(xiàn),借書法創(chuàng)作來抒發(fā)心中郁悶。
C.詩人把書法創(chuàng)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戰(zhàn)場上的戰(zhàn)士,氣吞山河,勢不可擋。
D.詩人豪情勃發(fā),他在硯臺中磨出的濃黑墨汁,也映射著燭光縱橫飛濺。
答案 D
解析 D項頸聯(lián)應理解為“在端硯中濃濃地研好了墨,燭光映射著我縱情揮毫潑墨”,這是以書中疾筆喻戰(zhàn)中拼殺,渲染出詩人縱橫走筆的磅礴氣勢。
4.詩中前后兩次出現(xiàn)“酒”,各有什么作用?請結(jié)合詩句簡要分析。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答案 ①第一個“酒”出現(xiàn)在作書之前,詩人把它比喻成戰(zhàn)場上的旗鼓,起到醞釀情緒、積蓄氣勢的作用;②第二個“酒”則用來表現(xiàn)創(chuàng)作完成之后詩人的心理狀態(tài),他“如見萬里煙塵清”,似乎贏得了一場戰(zhàn)役的勝利,心滿意足、躊躇滿志。
解析 詩歌大意:我的胸中藏有數(shù)不盡的用兵韜略,卻因找不到報國的門路而白白浪費了這些驚人的才華。我只好在醉中作草書,以酒作為旗幟戰(zhàn)鼓,以筆作為大刀長矛,筆勢急驟,像是銀河從天而瀉一般。在端硯中濃濃地研好了墨,燭光映射著我縱情揮毫潑墨。轉(zhuǎn)眼間,我收起書卷,又端起酒杯,如同看見了山河萬里清平的氣象。第一個“酒”出現(xiàn)在作書前。詩人把“酒”比作進軍的旗鼓,把“筆”比作殺敵的刀槊,以書前喻戰(zhàn)前,是醞釀情緒,積蓄氣勢,給人以勢不可遏的感覺。第二個“酒”出現(xiàn)在作書后。以作書后的喜悅喻戰(zhàn)后的歡快心情,表現(xiàn)出須臾收卷之神速,舉酒復飲之愜意,瞬間勝利之迅疾,狼煙盡掃之自豪。
(三)閱讀下面這首宋詩,完成后面題目。
歌元豐五首(其五)①
王安石
豚柵雞塒②晻靄間,暮林搖落獻南山③。
豐年處處人家好,隨意飄然得往還。
注 ①宋神宗元豐初,王安石退居江寧,于元豐二年寫下一組《歌元豐》詩,這是其中的第五首。②塒:古代稱墻壁上挖洞做成的雞窩。③南山:鐘山的南面。
5.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( )
A.詩歌首句寫的是傍晚的景色,是說農(nóng)家的豬圈和雞窩都漸漸沒入蒼茫的暮色之中。
B.“豐年處處人家好”表達了詩人對元豐初年社會安定、農(nóng)業(yè)豐收的喜悅和贊美之情。
C.“隨意”“飄然”表現(xiàn)了詩人的自在,“得往還”反襯出其對官場束縛人身自由的厭惡。
D.全詩格調(diào)明快,雖然不做官,但自己的新政依然在造福于民,詩人帶著愉悅之情結(jié)束行程,興致不盡。
答案 C
解析 “反襯出其對官場束縛人身自由的厭惡”說法錯誤?!暗猛€”是說詩人自己來也自由,去也自由,體現(xiàn)的是詩人行程結(jié)束后輕松愉悅卻又依依不舍的心情。
6.“暮林搖落獻南山”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?它和陶淵明的詩句“悠然見南山”在意境上有何不同?試作簡要分析。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答案 (1)描繪了一幅深秋山林圖:深秋時節(jié),樹林里木葉凋盡,鐘山呈現(xiàn)出清晰的身影。(2)王詩重在客觀地描述眼前之景,描繪出了蒼茫開闊的意境;而陶詩蘊含了人閑逸而自在、山靜穆而高遠的意境。
撰文:何秋鴻
圖片:無
審核:丁勁松
上傳:楊佳順